建筑行业周观点:《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2月

发布日期:2023-11-20

第二⚝条主线,龙头企业在手订单充裕,业绩保障性较高,重点标的有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设计标的⛦中设集团●▲。

挖机:9月挖掘机开工小时124。60小时★◇,环比/同比分别-1。30/-3。56;9月销售同比增 长71。40%。

建筑行业周观点:《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2月1日实施助推减隔震快速发展

1。建筑抗震设防要求逐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要求提高,建筑抗震正由“地震安全性”向“地震 安全韧性”转变,北京等城市正在创建韧性城市,减隔震技术即最佳载体

GB/T38591—2020《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 即将施行▽○,再次印证减隔震行业已进入“提质”阶段=。该标准将于2021年2月1日开始执行,其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要求由“安全性”提高至“韧性”层面,其中“建筑抗震✬安全功能”代表房屋建筑在给定水准✴地震作用下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性能,而“建筑抗震 韧性”则代表房屋建筑在给定水准下能够维持与快速恢复建筑功能的能力。该变革代表我国对建筑抗震方面要求的突破性提升,从单纯的人员生命安全保障提升至兼顾经济财产安全和建筑功能保障=。北京自去年已正式宣布“北安全 韧性城市建设”,也代表了我国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建设的决心。

专项债:本周新增专项债430。06亿元,年初至今累计规模34503。1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2万亿◇,同比增长62%。

在社融、信贷超预期与专项债快速释放的背景下◁○,9月基建投资仍略有放缓,或存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基建配套资金仍旧不足●。第二方面,企业实际投资并未释放☆△。同时今年疫情与降雨超量接连影响过去三个季度的开工与施工◁,建筑工程滞后性较为明显,但今年企业新签订单明显加速,前三季度建筑业累计新签订✳单20。35万亿,同比增速8。76%,较上半年的4。73%相比持续加快★★,其中中 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中冶等头部企业增速 分别达10。3% /24。3%/31。09%。当前基建行业的发展早已处于理性 阶*段•,配套资金更加青睐于优质项目与重大项目,优中选优是当下阶段的最显著特征,因此较强的资金实力与拿单实力愈加重要。

今年因疫情等种种影响=○,宏观层面具不确定性因素,尽管如此▲◇,建筑业仍具备结构性的投 资机会,尤其是建筑减隔震(根据我们减隔震专题一至六,减隔震市场空间约年均440亿▷,其中功能性或经济性需求空间约240亿…,不论短期还是长期空间均较为可观。)与装配式等工业化新方向,符合“内循环”经济发展方 向◇,具备长期发展潜力•▲。

第一条主线□,高成长的装配式与减隔震板块不可忽略。尤其是今年疫情期间暴露出的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资源短缺问 题正逐步解决。结合2020年基建整体复苏的大背景下•,基于民生工作的基建补短板 有望加速推进,建筑工业化已然成为当下最确定投资方向,减隔震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领域,立法落地预期较强的背景下,我们测算约440亿行业空间待释放,相关标的如震安科技、天铁股份;钢构标的鸿路钢构、精工钢构▪。

减隔震建筑在建筑抗震韧性评价中表现优异,更符合“提质”阶段的建筑 要求。根据清华大学潘✯鹏教授研究,采用了减隔震技术的建筑▷●,特别是隔震建筑,在建筑抗震韧性方面★表现更优。影响建筑抗震韧性评级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修复费用”“建筑修复 时间”“人员损失指标”等,由于采用✪减隔震技术的建筑抗震性能优异,减震/隔震分别减弱地震作用力的20-30%/70-80%,不仅能够较好地保障人员安全,同时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建筑震后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震后修复的时间成本。

相关资讯

联系我们

服务号

官方订阅号

关注

新浪微博

电话:

手机:

邮箱:

地址: